在足球的世界里,有些情感超越了胜负与积分,它们扎根于记忆,流淌在血脉中,成为信仰的一部分,上周六,古迪逊公园球场见证了一场特殊的告别——一位埃弗顿球迷将父亲的骨灰洒在这片他一生挚爱的绿茵场上,让他的灵魂与蓝军的荣耀永远交织。
“他属于这里”:一场跨越生死的仪式
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埃弗顿球迷在接受采访时哽咽道:“父亲从1960年代起就是埃弗顿的死忠,他在这里经历了欢笑与泪水,见证了球队的巅峰与低谷,临终前,他唯一的愿望是让自己的骨灰留在古迪逊公园。”在征得俱乐部同意后,这场私人仪式在比赛日前的清晨悄然进行。
晨曦微光中,看台的座椅上还残留着露水,球迷将父亲的骨灰轻轻洒在靠近主队替补席的角旗区——那是老人生前最常购买季票的位置。“每次进球,他都会从这里跳起来欢呼,他成了这座球场永恒的一部分。”
古迪逊公园:不止是球场,更是家园
埃弗顿俱乐部对球迷的这一举动表达了理解与尊重,一位发言人表示:“古迪逊公园是几代埃弗顿人的精神家园,我们深知球迷与球场之间那种无法割舍的纽带。”尽管英超对球场管理有严格规定,但俱乐部仍以“人文关怀”为由特批了这一请求。
这座始建于1892年的老球场,承载了太多故事,从“太妃糖”的昵称起源,到1980年代横扫英格兰足坛的辉煌,再到近年保级战的惊心动魄,古迪逊公园的每一寸草皮都浸透着忠诚,正如当地媒体《利物浦回声报》所写:“足球不是消遣,而是生活的方式。”
球迷文化中的生死观:与俱乐部同在
将骨灰洒在球场并非首例,英国多地都有球迷选择以这种方式“长伴”主队,2019年,一位凯尔特人球迷的骨灰被混入草坪肥料;2022年,纽卡斯尔联队甚至在圣詹姆斯公园设立了专门的纪念花园,社会学家大卫·卡特分析道:“足球俱乐部提供了超越个体的归属感,对于许多球迷而言,这种联结甚至超越了生命本身。”
埃弗顿球迷组织“蓝军之心”的负责人马克·威尔逊说:“我们常说‘一日蓝军,终身蓝军’,这位父亲用最极致的方式诠释了这句话。”比赛日当天,看台上出现了许多自发举起的标语牌,上面写着:“欢迎回家,老伙计。”
法律与伦理的灰色地带
尽管情感动人,这一行为仍引发讨论,英国《公共卫生法》规定,骨灰处理需避开公共场所,但球场作为私有财产存在模糊空间,环保组织则担忧骨灰中的磷酸钙可能影响草皮健康,埃弗顿俱乐部表示已咨询专家,确保“不会对场地造成影响”,并强调这是“极其罕见的个案”。
相比之下,更多球迷选择折衷方式,埃弗顿官方商店出售的“记忆砖”项目,允许球迷将逝者姓名刻于球场通道的砖墙上,截至目前,已有超过4000块砖记录了蓝军信徒的思念。
足球如何治愈哀伤
对于洒落骨灰的球迷家庭而言,这一仪式带来了某种释然。“父亲总说,古迪逊公园是他的‘快乐之地’。”逝者的女儿回忆,“哪怕在化疗最痛苦时,只要电视里响起《永远的埃弗顿》队歌,他眼里就会泛起光。”全家计划在每个主场比赛日都来角旗区静默片刻,“就像过去60年陪他看球一样”。
心理学家艾玛·科尔曼指出:“仪式感能有效缓解丧失亲人的痛苦,当哀悼与逝者的热情相结合时,会产生独特的治愈效果。”比赛第60分钟(象征父亲开始支持俱乐部的1960年代),全场球迷自发鼓掌,场面令人动容。
永恒的角旗区
随着终场哨响,埃弗顿3-1战胜对手,阳光下,角旗区的草皮闪着微光,仿佛有无数故事在低语,俱乐部表示,未来改建新球场时,会考虑将部分古迪逊公园的草皮移植过去,“包括那些承载记忆的特殊区域”。
离场的球迷中,有人弯腰轻触那片土地,生与死的界限被足球消融,而爱与忠诚,永远不会有终场。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